公开寒冬资资者资心的投法大将至市场深投

最近有位读者朋友问了个挺有意思的问题:RLB的排名究竟是70还是539?这让我想起自己之前文章里犯的一个小失误。其实当天我就发现并在评论区更正了,RLB的实际排名是70位,全流通市值是529亿美元。说到这儿,我不禁想跟大家聊聊我评估项目估值的独特视角。
价值评估的艺术
在这个圈子里混久了,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评估标准。很多人喜欢盯着流通市值看,但我更倾向于关注全流通市值。为什么呢?这就像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现在的表现,还要看他最坏能糟糕到什么程度。全流通市值代表着项目在最极端情况下可能面临的抛压,这种"往最坏处着想"的思维方式,让我在投资路上避开了不少坑。
具体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:先算出项目的全流通市值,再和同赛道的其他项目横向比较。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,这种比较不能简单粗暴。你得把团队的靠谱程度、执行力这些"软实力"都考虑进去。而且一定要记得把市场周期这个大变量算进去!我见过太多在牛市里被捧上天的项目,到了熊市跌得亲妈都不认识。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说到游戏平台FUC这个项目,我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个有趣的小故事。去年某天深夜,我在研究各种链游项目时随手买了点它的代币,结果转头就忘得一干二净。直到最近有人问起,我才想起来还有这么回事。这类平台型项目和Magic有点像,都是链游生态里的重要玩家。
说实话,去年我对链游赛道特别着迷,看到相关项目就忍不住想买点。不过现在回想起来,这种"广撒网"的策略效果并不理想。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在细分领域里寻找头部项目,毕竟投资不是集邮,数量多不如质量精。
关于暴跌的哲学思考
最近总有人问我:"接下来还会有暴跌吗?"每次听到这个问题,我都想反问一句:"在你眼里,什么样的跌幅才算暴跌?"
记得2018年那会儿,跌个50%才算得上暴跌;到了2020年,20%的跌幅就能让市场哀鸿遍野;而今年,随便跌个10%就能上财经头条。你看,连"暴跌"的标准都在与时俱进地变化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不同处境的投资人对"暴跌"的理解天差地别。对空仓的人来说,5%的调整可能就是天赐良机;而满仓的投资者可能连20%的波动都不屑一顾。既然大家对暴跌的理解都无法统一,又何必纠结会不会来呢?我现在就坚持一个简单的原则:价格在定投区间就买,不在就观望。与其猜顶摸底,不如踏踏实实执行自己的投资纪律。
相关文章
- 作为一名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最近Arbitrum的表现真是让人捏把汗。记得半年前它刚上线时,整个社区都在期待它能像其他L2项目一样一飞冲天。然而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- 进入9月后,ARB居然跌破了0.9美元的心理关口,这简直是在投资者伤口上撒盐。惨淡的市场表现回看这半年,ARB的走势简直可以用"跌跌不休"来形容。我清楚地记得3月20日那天,各大交易所同时上线ARB,0.5美...2025-10-04
- 说实话,现在的GameFi市场就像是个充满希望的淘金地,但坑也不少。每次看着朋友抱怨"这游戏画面还不如10年前"或者"手续费贵得离谱",我都忍不住皱眉。但《指环王战役游戏》的出现,确实让我眼前一亮。GameFi的困局与破局记得去年玩过一款号称"革命性"的链游,结果光是买个装备就花了50美元手续费,简直离谱。《指环王战役游戏》团队显然注意到了这些问题。他们做了件聪明事——不仅开发游戏,还搭建了专门的...2025-10-04
- 最近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的一则报告在加密圈掀起不小波澜,他们指出SEC在推进加密会计公告时居然没有按规矩办事。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,SEC在2022年3月悄悄发布了一份名为SAB 121的会计公告,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把客户托管的加密货币纳入自家资产负债表。这看似简单的规定,实则暗藏玄机。SEC为何被指违规?问题出在程序上。按照《国会审查法案》,SEC本应先向国会和审计长报备,给国会60天的审查期。但SE...2025-10-04
- 作为一个从94事件一路走来的老韭菜,我亲眼见证了无数个牛市熊市的轮回。这些年摸爬滚打,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——既要做波段短线,也要拿住长线现货。最近BTC在34000-35000美元区间反复震荡,ETH也终于开始发力上涨,这波行情让不少观望者拍断大腿。当前行情解析说实话,现在这个位置挺尴尬的。看着主流币和山寨币轮番表演,很多等着抄底的朋友完美错过了这轮涨幅。但我要提醒各位,千万别被FO...2025-10-04
- 看着朋友圈里那些晒着豪车豪宅的朋友,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——成功的定义从来不是单一的。就像在交易市场里,有人追求暴利,而我更享受这种稳稳的幸福。今天的以太坊,就给了我这样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柔。清晨的咖啡还冒着热气时,我就在1570附近埋下了多单的种子。说实话,这个位置进场需要点勇气,毕竟最近市场情绪就像重庆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。但交易系统给出的信号很明确,就像老司机说的:"当指标都到位时,剩下的就是执行...2025-10-04
- 每当我的IT工程师朋友抱怨手机又卡顿时,我总会半开玩笑地说:"再等等,按照摩尔定律,下代处理器就该翻倍了。"这话虽是玩笑,却道出了科技产业50多年来最神奇的"预言"——摩尔定律。就像魔法师的水晶球,这个由英特尔传奇人物戈登·摩尔在1965年提出的观察,几乎准确预测了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轨迹。芯片上的"人口爆炸"想象一下,1965年的集成电路上只能放下几十个晶体管,而现在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能塞进上...2025-10-04
最新评论